新闻动态

News

首页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国五金工具行业全景调研分析

发布日期:2014/4/3 16:12:19  点击数:1077

  在1988年,有直接联系的国产分析仪器企业有37家,基本都是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很多企业转制并仍在不同程度地发展,而不少企业已经关停并转。
  
  这些企业仍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的有:北京分析仪器厂(现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现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上海分析仪器厂及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以及上海雷磁仪器厂(现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电分析仪器厂(现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川仪九厂(现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佛山分析仪器厂(现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厦门分析仪器厂及厦门第二分析仪器厂(现厦门星鲨仪器有限公司)、鲁南化工仪器厂(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现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沈阳分析仪器厂(现沈阳仪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贵阳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现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射线仪器公司(现丹东射线仪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仍然保留原名称的有:南京分析仪器厂、成都仪器厂、武汉仪器仪表研究所。
  
  而这些企业则现情况不明:天津分析仪器厂、天津第二分析仪器厂、天津第三分析仪器厂、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上海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鸡西分析仪器厂、图们分析仪器厂等。失去联系已久,不知他们是否仍然存在或是已经转身为其它企业。
  
  1988年至今,仅二十几年时间,从这些企业中陆续涌现出近千家专业从事分析仪器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就有100多家。裂变出来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积累、沉淀,有的已成为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
  
  在为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分析仪器企业、失去联系的企业而感慨的同时,更感到行业规模今非昔比。企业数量的巨大增长,行业产值也增加到了300亿元以上,未来几年,行业或许还会开始出现结构调整。我们深信我国的分析仪器行业会越来越强壮,我们将看到能与国外仪器公司比肩的企业,也会看到一批中、小型潜力企业活跃在分析仪器行业。

  摩尔定律将在未来的十年持续发展,但每单位晶体管成本下跌的速度将随之减缓,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快速降低了。根据新思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artdeGeus表示,芯片设计越来越复杂,逐渐推迟向更大晶圆的过渡,但也为其他替代技术开启了大门。

  AartdeGeus的这番评论正好出现在当今业界日益关注半导体技术的未来发展之际。有些业界观察家指出,28nm节点可能会是最后一次还能以新硅晶制程为客户带来完整的好处了──更低成本、功耗以及更高性能。

  展望未来,“评判的标准将取决于每个晶体管成本降价的速度有多快──这同时也会是良率能多快提升的函数,”AartdeGeus指出,“随着晶体管降价速度减缓,半导体的价格很可能就必须提高,”才能使芯片制造商得以回收投资。

  不过,AartdeGeus也转述英特尔资深院士MarkBohr的看法,他说MarkBohr表示看到一条可迈向7nm节点的发展道路,还“可能以某种方式降低每晶体管价格。”

  业界分析师G.DanHutcheson则指出,目前对于未来节点的每晶体管成本资料掌握有限。不过,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他预计业界将能持续看到成本下降。

  Hutcheson指出,由于缺少下一代微影工具,晶圆厂自20nm起就必须为一些芯片层进行两次图样过程。但微影技术仅占芯片制造成本的四分之一。

  面对未来可能更高的成本,“业界将竭尽所能的利用目前的28nm节点,”AartdeGeus表示,“由于利润并没那么高,其他公司可能更指望在16/14nm节点,因此,只有一些厂商会转移到20nm节点,”他补充说。

  这可能会为其他替代技术开启了另一扇门,如意法半导体以及其他业者提出的全耗尽型绝缘上覆硅技术。“但这也会带动其他主导厂商大力支持FD-SOI,”他说。

  考虑到成本不断的增加以及芯片制造的复杂度,半导体公司已经将从300mm晶圆过渡到45nn晶圆的时程延迟到2020年了。AartdeGeus说:“更大的晶圆有时虽可带来更低成本,但业界也相应地需要一款完整的工具,如今却还无法到位。”

  尽管如此,AartdeGeus对于未来发展仍抱持乐观看法。随着该公司推出重要的芯片设计软件升级,他表示,“我们可支持多几十亿种晶体管芯片,而在未来十年也将看到持续的进展。”

  有趣的是,在以Synopsys公司工具完成的设计中,只有约5%的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28nm制程技术。根据AartdeGeus的简报数据,180nm节点是目前最普遍的制程技术,在采用该工具的设计中约占30%,接着分别是65nm以及250nm节点。

  “这的确是令人惊讶的数据分布,让我不得不再三确认图表与数字是否确,”AartdeGeus说,“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看到了大量转向28nm的趋势,接下来也将逐渐增加过渡至16/14nm节点。

  过去10多年以来,面对日本、韩国企业在平板显示技术上的持续垄断局面,中国企业并没有停止自主创新和积极突破的步伐。
  3月27日,国内彩电巨头之一的海信电器,面向市场发布了50、55、65英寸三个大尺寸的XT900系列4KULED,不仅刷新中国彩电产业在画质和视觉上的新体验,还打破外资品牌十多年来在平板显示技术上的垄断。

  由此,这也让原本OLED在中国彩电市场“一枝独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快速形成了海信引领的ULED与三星、LG引领的OLED“分庭抗礼”格局。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面对OLED电视现在市场售价动辄五六万元、画质显示效果差、寿命短等缺点,ULED不仅画质显示效果大幅度提升,产品售价不到OLED30%,今年将会率先在中国引爆超高清市场。”

  正面抗衡OLED,为什么是U-LED?

  自去年开始,一股OLED浪潮就迅速冲击整个彩电市场,并引发中国企业的快速跟进。但进入2014年后,海信却推出U-LED与之抗衡,引发市场关注。

  知情人士告诉,“隐藏在海信U-LED电视这一举措的背后,正是OLED电视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一方面,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的特性,可以做得轻薄时尚,但由于OLED屏的生产良率低,造成整机产品售价高,使用寿命短,长时间播放静止图像容易造成屏幕灼伤。另一方面,OLED的缺陷和问题在最近3—5年内很难得到彻底解决,但产品售价却远远高于现有的LED电视”。

  日前,第三方市场监测机构DisplaySearch下调2014年度OLED的市场出货量预估,从原来的25万台下调到10万台,并认为由于OLED制造成本高、面板良率低,在未来3—4年内难以普及。

  U-LED作为一种新型的液晶电视LED背光,应用13项国内专利和2项国际专利技术,实现画面更清晰、画质更细腻、色彩更丰富、对比度更高,可以看见更多的细节和景深,相比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电视有着更好的画质体验效果。相关资料表明:U-LED的动态对比度可达到百万比一,是普通LED的10倍,色域范围较普通LED提升15%以上。

  日前,在第三方产品评测机构邀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专家以及普通消费者,在遮挡品牌的情况下对U-LED与OLED两类产品做了主观对比评测显示,在8个关键画质指标中,海信的U-LED都不低于OLED,特别是运动画面表现能力、清晰度、色彩以及综合表现等指标上更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郑生在现场就指出,“眼睛的舒适性比干巴巴的物理指标更有说服力”,从一个侧面印证了U-LED带来的视觉体验。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2 上海焊割工具厂. All Rights Reserved. 维护:纯点网络
地址:中国上海市嘉定区黄渡镇嘉松北路6485号 电话:+86-21-69585858(六线) 传真:+86-21-69588815 邮编:201804